破题,全面打响攻坚战
聚焦问题产生之源,冷水镇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主战场,将“铁理念”变为“铁行动”,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坚决打赢绿色矿山建设攻坚战:
——在洛阳富川矿业有限公司上房沟钼矿,富川人迅速启动战时模式,综合运用分层、修坡、覆土、植草、种树、灌溉、喷浆等多种技术,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及绿视率,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创造了富川速度,也在地企共同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一矿五区”理念,用2个多月时间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矿山,使富川公司上房沟钼矿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绿色矿山建设“新样板”。
——在众鑫矿业骆驼山硫铁矿,众鑫人组织机械、骡马、人工三级接力,通过人工背土和“梯田式”“之字形”降坡、设置控根容器等方式,出动人工1700余人次,将6000余立方米的土壤接力运送至落差100余米的塌陷边坡之上,用双脚踏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壮阔道路,更用双手拼出了“再造山河”的新时代“冷水愚公精神”。
——在龙宇钼业南泥湖钼矿,龙宇人致力于破解渣场高陡边坡治理难题,并在绿色厂区、花园企业建设上先行一步,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运营“血脉”之中。
回应全局发展之要,冷水镇将全域生态治理作为主战役,坚持“分层推进、全域修复”,坚决打赢修复治理攻坚战。
——在矿区外围,将直通镇区的主干道定名“两山”大道,周边建设3道矿山隔离墙和4条生态廊道,一方面彰显冷水镇践行“两山”理论的信心决心,另一方面直观展示绿色矿山与绿水青山有序过渡,使矿山开发与群众生活和谐共融,并与“698”等特有的工矿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批新景观、新地标。
——在全镇范围,开展拉网式排查,确定37处生态修复区,坚持“不讲条件,不留死角”,逐一定岗定责,全面排查治理。
——在村组一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层党建重要抓手,坚持“支部党员带头、群众人人动手”,累计发动4500余人参与其中,以全民参与凝聚起“守护环境,共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在企业内部,开展绿色厂区创评观摩,对生产、生活及外围环境进行集中治理,推动企业风貌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冷水镇强力推进主要干道提升改造、淯河河道治理、部分困难群众饮水保障、镇区街景改造、运矿车辆超载超速专项治理等民心工程,使镇村基础设施和城镇风貌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妥善化解。
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冷水镇共组织动员干部、职工、群众6800余人,出动各类机械730余台,栽植苗木10万余株、播撒草籽11.3吨、硬化道路15000余米,生态修复总体面积达1000余亩,使原本满目疮痍的矿山重现绿意,也为一系列疑难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冷水实践。
解题,聚力打好“三张牌”
致力于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同共生,让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融合并进,以富民和强镇并行开启乡村振兴战略,冷水镇着眼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世界钼都小镇”,先后印发了《无需存款注册秒送38抢抓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战略机遇推进冷水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先锋领航、强基重企、产旅融合”三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一心两区”总体规划,为壮阔航程划定了航标、指明了方向。
面向乡村振兴,冷水镇以“产旅融合工程”为抓手,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拓展产业结构,聚力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打好“矿”字牌。深挖“两山”文化和工矿文化内涵,发挥独特产业和地质地理特色优势,打造集“生活营地+科技博览+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绘画写生基地,建设矿石博物馆,开发一系列研学课程和研学路线,让特色旅游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二张打好“高”字牌。依托本地农业“海拔高、温差大、周期长”特点,建设高品质高山农场,走“小规模、高价值”精品农业路线,为广大群众增收兜底助力。
——第三张打好“冷”字牌。用好避暑圣地天然优势,举办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引进精品民宿,带动现代康养、农家宾馆快速发展。